火災時有發生:據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,2018年,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478起(其中:一般森林火災1579起、較大森林火災894起、重大森林火災3起、特大森林火災2起),受害森林面積16309公頃,因災造成人員傷亡39人(其中死亡23人)。
國家高度重視:經國務院批復同意,國家林業局、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聯合印發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-2025。未來十年,我國規劃投資450.95億元,重點實施林火預警監測系統、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、森林消防隊伍能力、森林航空消防、林火阻隔系統、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六大建設任務,大力加強預警監測系統建設;開發森林火險預警模型,新建森林火險綜合檢測站1500個,新建視頻監控系統5425套,瞭望塔850座,改造瞭望塔1482座,重點區域火情瞭望塔覆蓋率由目前的68.1%提高到95%。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越來越被重視,建設高標準、高質量、用的住的森林防火預警系統勢在必行。
系統介紹
森林防火預警決策系統意在通過公司十余年行業經驗,針對不同地區地貌特點、植被特點、氣候特點科學規劃,統一布局,以“實用性”為建設重點。以數字智能化取代人工巡視、高山瞭望等傳統監控方式,通過網絡將采集的圖像信息和傳感器數據傳到指揮中心,并利用大數據分析、GIS(地理信息系統)實時對發生煙霧、火源做出預警并實現定位,同時生成最佳撲救方案,將火險控制在萌芽狀態。從而提高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等綜合治理能力,使森林防火工作朝著現代化、科學化、制度化、法制化、專業化的方向發展。
系統組成
整個系統由前端系統、傳輸系統、指揮中心系統三部分組成。
前端系統包括:雙光譜熱成像一體化攝像機、防盜攝像機、喊話系統、手持終端、各種傳感器等采集設備;供電系統(農田電或風光互補);安裝基站(瞭望臺、運營商鐵塔或新建鐵塔);
傳輸系統包括:光纖或寬帶有線傳輸和微波無線傳輸兩張傳輸方式;指揮中心系統包括:煙火識別預警系統、GIS輔助決策系統、中心存儲、大屏等。
系統特點與優勢
識別率高——煙火雙識別
系統采用國內領先的機器視覺、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及雙模識別技術,具有可見光白天識別煙,夜間識別林火,熱成像全天候識別林火,同步識別、智能預警。煙火識別準確率>98%。
誤報率低——深度學習、自動屏蔽
系統通過一段時間的深度學習可對一些干擾源(如:煙筒、太陽能板、車輛)所引起的誤報進行自動屏蔽,從而降低誤報率。煙火識別準確率>98%,萬公頃日誤報<2次,漏報率<1‰。
定位精度高——高精度,高負載
系統采用我公司參照國家標準自行開發設計的高精度智能重載云臺/轉臺,適用于林區各種惡劣環境。集重載、高速、高精度、高可靠性等特點于一身,其控制精度可達0.01°,預置位重復精度<0.1°;同時可見光成像系統和熱成像系統具有專利技術光軸校準機構,可有效確保各個視場角下目標物畫面不偏移,從而結合后端GIS系統實現高精度火源定位。
兼容性強——支持多系統、多傳感器接入
系統平臺可實現日常辦公與應急指揮的完美結合,特別支持多傳感器接入、多子系統接入以及上、下級指揮中心的深度集成和對接。
可靠性高——人性化設計
本系統核心軟硬件均為我公司自主研發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。設計之初充分考慮到使用環境的惡劣性,以及前期施工難度大,后期維護成本高的特性。
具有以下特點:精度高前端整機采用一體化設計,分體式安裝,方便安裝。核心部件自主研發、生產,采用插拔式設計,后期維護無需整機拆下,均可現場維修。前端整機參照國家標準,均配置防雷、除霜、防抖動裝置。同時可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配備加熱散熱系統,確保不同條件下正常工作。后端平臺具有遠程設備診斷、運行狀態監測、遠程升級、重啟功能。
軟件平臺介紹
森林防火預警決策系統圍繞火情的早期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管理,融合先進的視頻監控報警手段,配合視頻分析、氣象采集、外企管控、GIS地圖以及決策指揮等模塊,所構建的智能化防火體系。
系統以基礎空間數據庫、林業專題數據庫和防護數據庫為支撐,實現三維場景下的“災前、災中、災后”全過程、全方位、一體化動態管控和預警決策支撐平臺,為森林火險監測、預警、預報、撲救、災后評估等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,為各級領導決策指揮、日常管理提供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