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智慧社區建設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,各類模式之間相互交叉、相輔相成、相互依存。但是萬變不離其宗,其底層技術與標準是具有共性的。小編針對當前智慧社區領域涉及的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進行了匯總梳理,供行業參考。
近年來,城市治理逐漸向精細化方向深入發展,在數據資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,城市智慧化不斷加速,其配套發展更為宜居、宜業。社區是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加快推進智慧化社區建設與運營,將激發社區經濟新的增長點,優化資源配置、振興社區經濟發展,并為社區基層治理提供科技支撐。
梳理發現,目前智慧社區領域已發布和正在編制的相關國家標準共有45項,行業標準23項,地方標準22項。
01、智慧社區國家標準
在智慧社區國家標準方面,由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簡稱“全國智標委”)(SAC/TC426)歸口管理的 《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》系列國家標準在2006年最先發布,包括系統通用要求、檢測驗收、物業管理、控制網絡通信協議應用要求等四部分內容。這4項標準是智慧社區建設領域最早的國家標準,可以說是此后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編制內容與方向的基礎與藍本。2019年,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體系中的智能硬件技術要求、家庭網絡信息化平臺、家居物聯網協同管理協議3項國家標準批準發布,將建筑及居住區的數字化規范從社區進一步延伸到家庭內部,是對該體系標準的一個補充和完善。
詳細清單??
02、智慧社區行業標準
在智慧社區行業標準方面,以民政部所發布標準為主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陸續發布了多項工程標準,針對綜合布線系統、安全防范、入侵報警系統、視頻安防監控系統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、出入口控制系統等各項系統工程的設計、驗收進行了相關的規范。
詳細清單??
03、智慧社區地方標準
在智慧社區地方標準方面,目前,智慧社區相關技術和產品正處于百花齊放的大發展時期,地方標準也不斷跟進出臺,標志著智慧生活正在加速進入普通人的生活。地方標準主要聚焦社區數字服務、綠色低碳、社區評價、居家養老、安全防范等方向制定規范,地方標準出臺后,有利于規范市場發展,給人們提供質量更有保障的產品和服務。
詳細清單??
此外還有公安部、工信部、各省市地方均發布了相關行業標準、地方標準。這些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、地方標準的發布與實施為各地方數字社區、智慧社區的建設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規范引領。
智慧社區常常被人們認為智慧城市構建的迷你版,規模相對較小,聽起來建設難度沒有那么大,但談及到工程量,卻異常龐大,是塊“硬骨頭”,其業務橫跨多領域,諸如出入口控制、住戶安全、垃圾處理、停車問題、環境綠化等都是社區功能的分支,它涉及到了物與物、場景與場景的全方位聯動,對生態、新興技術、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實現這一場景大范圍普及和規范發展可謂是任重而道遠。
社區智慧化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體現,對基層治理、物業管理及便民服務都具有重要意義。多年來,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,都給予了智慧社區發展最大的支持,促使智慧社區更加全面的迎合發展趨勢,不斷引導智慧社區建設由智能化向數字化、智慧化的變遷,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快速前行。
(文章來源于:安防行業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